漫畫是指以通過虛構、誇飾、寫實、比喻、象徵、假借等不同手法,描繪圖畫來述事的一種視覺藝術形式。發展至今,漫畫的分類已多到不勝枚舉;依客層,可以是少年漫畫、少女漫畫、成人漫畫等;依篇幅,有單幅、四格、短篇、長篇連載等;依題材更是五花八門、琳瑯滿目;至於依據國家來分類,大致上可以分為美國漫畫、歐洲漫畫、日本漫畫、台灣漫畫、南韓漫畫與香港漫畫等。


各國國情不同,發展漫畫的歷程與風格自然也有所歧異。例如上次在文章「《創作者介紹》和月伸宏」中就提到了和月老師本人曾受美國漫畫的風格影響,以超級英雄為主題去設計出來的角色相當的多。而本回要為大家介紹的概念「香港漫畫」泛指香港本土出品發行的漫畫作品。經常以武俠小說、流氓生涯和打鬥為題材。

 


199352259_x  


香港漫畫有別於日本漫畫,接受並吸取了日本漫畫和歐美漫畫的雙重影響,在製作過程上吸取了歐美漫畫的工業化製作流程,帶典型的流水線製作特點,分工細緻,由主編統籌主筆,團隊協力製作,畫風以歐式爲主,兼及水墨,在內容上及人物設定上受到中國文化傳統中的武俠觀念影響,情節曲折細膩,題材廣泛,大多數作品商業色彩濃厚,題材兼及科幻、社會,娛樂,勵志、黑幫、搞笑等等。隨著電腦和網際網路的日漸普及,民間獨立創作的漫畫在網路上出現。


除了陳某的《火鳳燎原》之外,現今的港漫幾乎全都是全彩色作品。大致上有武俠、古惑系列、暴力、艷情、怪談這幾種分類。其中以武打為大宗主題。儘管有些作品並非以武打為主題,但到後來也變成武打漫畫。文句用字簡潔,文白參雜,既不像日常對白也不像古人交談,只能說獨樹一格。對於情色元素相當地不避諱,床戲或凌辱等情節比比皆是。許多人物的台詞亦是髒話滿天飛。


港漫規格的進程與《龍虎門》

香港自1945年和平後,為迎合一般小市民的趣味而出版連續漫畫(或稱為漫畫書、連環圖、公仔書),主要利用小報上受歡迎的專欄的舊電版拼合成8頁,出版單行本,售價一毫。

香港的漫畫書除本地市場外,主要出口到東南亞,1960年因排華而遭禁運,驟然失去龐大的市場,漫畫書業陷於困境。由許冠文主編的《財叔》改以本地市場為主導,採用橫度32開本,以一頁多格的創新手法,每本一角的低廉售價,非常暢銷。

叔:(西城之虎)

薄裝漫畫書

香港漫畫書有今天的成就要從香港漫畫家黃玉郎經典作品《小流氓》/《龍虎門》說起,創刊於1970年,當時社會不景氣,黑社會橫行,黃玉郎創作出對抗黑勢力的街頭英雄王小虎,《小流氓》成為當時最暢銷的漫畫書。黃玉郎借機自組公司,將原本32開本的漫畫書加大到16開本,由黑白變為彩色,為減低《小流氓》的暴力色彩,更名為《龍虎門》。

《龍虎門》故事講述主角王小虎由中國大陸來港尋親,遇上石黑龍等人,並在不打不相識的情況下結成兄弟。數位主角行俠仗義,與港九不同幫會的人馬交手。而小虎眾人在搗破荃灣幫會後,終引出其靠山:日本第一黑幫羅剎教的敵視。故事背景由香港移至日本,在當時實為一大突破。

薄裝漫畫書出版時便是單部作品單回的量而已,與日漫在漫畫雜誌(週刊、月刊)上合同其他作品一起出版的模式不同。順帶一提,目前日本少年漫畫一回的頁數大約在16~19頁之間,而港漫單回的頁數則至少在30~40頁之間。

xlhm433001yq0  

工廠流水式生產

由黃玉郎成立的玉皇朝編繪採用工廠模式,主筆其實只是作畫組的頭頭,故事多為公司的編劇組負責,由多人合作完成後再由漫畫家及大量的助理在公司完成。而不是日本的漫畫家編繪自行包辦,又或者像少年漫畫雜誌般找老練的編輯幫漫畫家編故事。

香港漫畫家(尤其是玉皇朝)要回出版社畫漫畫,一個主筆在房間畫,大房有十多個助理做後期,將漫畫工廠化發揮到極限。一般而言在封面上的作者只是掛名,除了最終審稿、扯題、數鈔票之外,多數並未直接參與生產過程,甚至還有時間打高爾夫、客串電影、洗三溫暖等娛樂。

thumbs_w0401c

第1頁|全文共3頁
arrow
arrow

    WUZ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