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 等價交換(exchange of equal value)(以下資料取自MBA智庫百科)

不同使用價值的商品按照它們各自具有的價值量相交換。是商品交換的一般原則。

  商品的價值量取決於生產該商品所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。在物物交換中,交換雙方總是能大體地估算出對方的勞動耗費,從而實現等勞動耗費的交換。貨幣出現以後,商品和貨幣的交換成為普遍形式,因而等勞動時間交換體現為價格與價值相符。但實際上,商品的價格並不總是同價值相一致的,只有在供求平衡的條件下才與價格相一致。在商品交易競爭中,商品的供求不斷變化,供過於求時價格下跌;求過於供時價格上漲。這種由市場調節的價格升降又反過來引導生產和消費,從而影響市場供求,驅使供求趨向一致,導致商品價格向該商品的價值靠攏。市場價格圍繞市場價值的運動,使價格在趨勢上與價值趨於一致,使等價交換原則得以表現出來。

  等價交換原則是商品交換的基本原則。它保證各物質部門的生產耗費從商品的出售價格中得到補償,並獲得平均利潤,從而使社會再生產得以順利進行。如果價格長期低於價值,企業出售產品所得不足以彌補原材料和人工耗費,或不能取得利潤,企業就不可能擴大生產規模甚至不能維持簡單再生產,社會再生產過程就將中斷。如果價格長期高於價值,企業輕易獲得超額利潤,則會影響企業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發展生產。

 

images.jpg  

從經濟學上簡單點來說就是:在交易中交換雙方價值量為相等的。

 

簡單地說:你去買一件商品,你可能覺得貴或者便宜,但最終還是買了下來,在這時,這場「等價交換」的交易就成立了,因為作為買賣的某一方,他們所付出的,在「價值天平」的設定下都是「等價」。

問題在於每個人的價值觀都不同,更何況同一人在不同情況下都可能產生不同的價值觀。這個價值觀就是價值砝碼,實在難以對等地追尋「等價交換」。

 

舉例:假設你身上有十元。麵包賣十元。於是你用十元去買麵包。這便是等價交換?可不是嗎?麵包是十元;你用十元去交易,不就是等價嗎?但是,若你快餓死,現在你的面前有一個麵包,哪管它是賣一百元,如你身上有一百元,你也會立即買來吃。但是,現在你只用了十元買一個你認為價值是一百元的麵包。這是等價交換嗎?

如果說要得到某些東西,便要付出對等的代價。即使交換回來的東西的價值等於我原有的,那麼我為什麼要去交換呢?要有交換的可能性,必是我交換回來的東西,其價值大於我付出的,交換才會發生。換言之,「交換」便是我用「我認為是低價值的東西」去換「我認為是高價值的」。

第2頁|全文共4頁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
    WUZ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